據2025年01月15日中國石化報觀察分析:
“雙碳”目標既是煉油行業面臨的時代挑戰,也是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。國家政策為石化行業“雙碳”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戰略指引和方法指南,同時,煉油行業也面臨著低碳發展的諸多挑戰。煉油行業作為復雜的流程工業體系,在碳減排過程中面臨基礎數據弱、制約因素多、減排任務重等多重問題。煉油行業低碳發展需要統籌整體與局部、平衡發展與減排、立足短期與長期,通過節能、原油與氫氣資源高效利用、先進煉油單元、基于組分煉油的流程再造、可再生資源利用、資源循環利用、智能煉油廠、綠氫煉化、CCUS等技術來實現。
大力發展循環經濟
廢塑料化學循環:作為煉油行業的下游產品,塑料在我國的年產量達9500萬噸,同時每年也有6300萬噸的廢塑料產生。目前我國的廢塑料中1/3通過物理回收處理、1/3通過焚燒處理、1/3采用填埋處理,傳統的處理方式不僅帶來土地的大量占用與污染,而且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。廢塑料化學循環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新興技術,不僅可以降低廢塑料處理過程中的碳排放與新塑料生產的碳足跡,而且可以大大緩解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。
石科院近年來開發了廢塑料熱解RPCC技術并完成中試驗證,分別采用兩種總流程方案對廢塑料熱解油進行后續加工,一種是廢塑料熱解(RPCC)-熱解油催化裂解(SNCC)-輕循環油LTA路線;另一種是廢塑料熱解(RPCC)-加氫精制-蒸汽裂解路線。
與焚燒處理相比,廢塑料化學循環加工過程碳排放和生命周期碳排放均大幅降低,降幅分別達71.1%和64.8%,碳減排效果顯著。如果將目前采用焚燒處理的廢塑料以化學循環處理代替,生命周期碳減排可達2600萬噸/年。
廢塑料化學循環不僅大幅降低了廢塑料處理過程中的碳排放,而且可以大幅降低聚烯烴(新塑料)的碳足跡。與典型煉化一體化煉油廠的塑料產品碳足跡數據相比,廢塑料化學循環生產的塑料碳足跡降幅達13.8%,為我國塑料制品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(CBAM)提供了很好的路線。
閱讀原文